close

指導老師: 楊裕富博士

 

現代美學設計

 

光學玻璃房子 | 中村拓志 Hiroshi Nakamura

 

 

統一(集中)
統一的操作規則是重覆與集中或加強聯合操作。如果只有重複,那往往只形成單調的感覺。只有部分的重複與的變化(集中或加強),才會有形成一體的感受。這也是西方前希臘時期就已經提出的重要美感原則:「統一中求變化,變化中求統一」。如果用更操作性的描述的話,或許稱為系統化與有機化更為貼切,只是現代設計運動哩,對這種操作最常用的稱呼就是「統一」。
案例中,在外觀立面的部分,大量的使用光學玻璃材質,除了一樓大門處使用木料質感的建材外,外觀的部分,大量了使用灰階的色彩,整體的建材與色系的搭配,符合了統一中求變化,變化中求統一的操作手法。
我覺得,不僅僅是建築物本山有了統一形式的操作,與外部環境的感受,立面的呈現也有統一的效果。

 

  平衡(對稱)

對稱規則是平衡規則的子集合,也就是說就數學的觀點,對稱操作就是平衡操作,而平衡操作未必是對稱操作,只是人類的視覺經驗裡與自然現象上,幾乎只經驗了以垂直線為軸的對稱,少有水平線為軸的對稱的經驗(這種景象只出現在湖水倒影中),而從未經歷過數學式上的「心對稱」,所以對稱的操作也以垂直線為軸的對稱為主。平衡的操作則通常指這種類似於「垂直線為軸的對稱」的不完全對稱,但卻因為視覺上如秤桿上支點、秤物、秤垂關係一般所得到的穩定感,也稱為視覺平衡。
案例中的外觀造型極為簡單,一個塊體的、矩形的形體,以垂直水平的方向設計。
 
韻律(漸進)
典型韻律的操作規則是從音樂術語轉用過來的美的原則。在視覺上的韻律操作,第一種指柱子等距離或倍數距離重複出現所形成的美感,並轉用到建築物開口部(如:窗子)等距離或倍數距離的重複出現而形成的美感;第二種是韻母的概念,這是指許多造型元素排列十,在段落處會有類似的造型元素或造型因子重複出現,就英文而言韻律是一個單一概念,但就中文而言,韻律是兩個概念的複合,一個是音律的概念,另一個是語言上的韻母概念,語言只有經過「押韻」操作才容易吟唱,容易記憶,容易與音樂互相配合而形成「詩詞歌賦」,也才能既表達了形式之美也表達了意涵之美。同樣的建築或視覺藝術上的韻律操作,也是企圖表達形式之美,也表達意涵之美。
在光學玻璃面牆上,透過他本身建材的特性,從每一個角度看,內部的植栽都有不一樣的變化,除了玻璃穿透的特性外,還有一點反射的效果,在環境與建築物的連結關係,是非常有趣的。
 
和諧
和諧的操作規則也是從音樂術語轉用過來的美的原則。在視覺上的和諧操作,第一種指許多造型元素的組合過程中,這些造型元素間因為具有部分的共同特徵,造形元素之間並無太大的衝突,而形成同一種調性;和諧操作的第二種指單一形的特定數值關係,認為有某些「理性」的數值關係就會形成美感,這也是西方建築美學裡所稱的柱式、數值比(ratio)與比例。

 

在整體造形中,無論是與環境之間的關係,還是建築物本身的室內空間材質色彩,外部構材,都呈現了較為自然間單的色彩,凸顯了建築物本身的寧靜感,在玻璃給予的韻律感之中,統一和諧了整體的建築氛圍。

 

 

對比
對比的操作指特性不同(通常是此特性的兩端)的元素並置,或造型元素裡不同的特性的替換。對比所形成的感覺通常是強烈的,而對比操作所設計的效果也是如此。最典型的對比操作就是「圖與地」的關係或「主題與背景」關係,「地」可以凸顯出「圖」,而背景可以凸顯出主題。
在高樓大廈,以及繁忙的街景道路之中,建築物所體現的和諧感,以及內部給的綠的神秘氣息,在雜亂的環境之中,對比出了和諧的美感。




 
後現代設計美學

跳舞的房子

The Dancing Building

 

操作對象 :
一、空間感 
分別再玻璃帷幕牆體及混凝土牆體上採用「曲面」,而與自然光線共同加強了空間感以及律動感。

二、敘事感
跳舞的房子的靈感來自於羅傑斯和弗雷德·阿斯泰爾,移動娛樂世界,他的傳球跳舞音樂喜劇傳奇電影的情侶。

 

三、超現實感
由玻璃和混凝土組成不規則的曲線建築物,不同質感的牆體有著衝突及誇張扭曲的美感。街角玻璃曲線塔就像被扭曲的可口可樂瓶。

 

四、科技感
建築延伸面積超過5400平方米,已建成的鋼鐵,玻璃和混凝土的圓頂是由金屬管和不銹鋼網絲覆蓋。大量的金屬玻璃材質帶出科技的味道。

 

 

 

操作規則 :
調性 :
在一個正方形在十八,十九世紀的建築物內部的,跳舞的房子有兩個中央機構。第一個是塔玻璃接近一半高度,並得到彎曲的支柱,所述第二運行平行的河流,按照波浪運動的模製品,其特徵在於,分佈透過窗戶,規律性的曲面變化。
建築的立面主要使用兩種不同的材料混凝土與玻璃來做調性的對比結合。分別對應兩條街道。
用典、比喻與諷喻 :
房子造型充滿曲線韻律,蜿延扭轉的雙塔就像是兩個人相擁而舞,因此被稱為“跳舞的房子”左邊是玻璃帷幔外觀的“女舞者”,上窄下寬像舞裙的樣子,右邊圓柱狀的則是“男舞者”,所以又有人以著名的雙人舞者金姬·羅傑斯及弗雷德·阿斯泰爾將大樓命名為“金姬和弗雷德”,兩棟建築物像極了他們舞影婆娑的樣子。 

裝飾 :
由其不同的形狀。跳舞的房子牆面”99混凝土面板,每一個不同的形狀和尺寸形狀的支持。在建築物頂部的金屬綽號美杜莎是一個大的扭曲結構。





台灣本土作品

西螺振文書院

1.     位序主從:  拜殿建築形式為正面三開間軒亭的作法,正面升抬的基礎之上,以方形接柱柱式,承接四垂歇山屋頂,頂上燕尾剪黏雕飾細緻,整體造型極為秀麗勻稱。

2.     陰陽調和:  山門入口之石鼓 放置於中門門柱前方,其功用為當作門柱基礎的一部份,
      
可防止門柱搖動,石鼓下有基座,有如櫃台腳。
      
抱鼓石常雕有螺紋,鼓身下部突出,當成門臼。

3.     氣韻生動:  

在燕尾上的剪黏雕飾栩栩如生與書院建築整體和屋頂燕尾

 

混然天成。

 


4.     佈局成勢:  格局只有二進,將講堂與祭祀的空間合併,只有正殿與拜殿,其拜殿圍牆為現存唯一民國10年以前的建築物,山門為民國74年時,政府列為三級古蹟時,編列預算增建的。而正殿與廂房為土角磚推砌而成,於民國10年時改為清水磚造的建築。建築共分五部,分別為山門、拜殿、正殿、左右廂房,其中山門部份原本矗立一棟鋼筋混凝土構造之「謝恩壇」原非書院之原貌,七十八年整修之後,改以三開間,歇山屋頂的閩南式山門取代

5.     文化符碼:  拜殿內之木雕為浮雕表現,最具代表為「雙獅斗座」,「公獅居左、母獅居右」,顯示中國「左尊右卑」的傳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10233310蔡亦雲 的頭像
    B10233310蔡亦雲

    B10233310蔡亦雲

    B10233310蔡亦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